首页>篇章详情

走向更加多样整合的社会

作者:
杨宜音 高文珺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大小:
936.55 KB
报告字数:
18748字
所属图书:
中国梦与俄罗斯梦:现实与期待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介绍了如何走向更加多样整合的社会。
关键词:

价值观国家认同受教育程度

作者简介:

杨宜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2010~2014)。2016年起任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包括人际关系、群己关系与群际关系、社会心态、价值观及其变迁等。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代表作有:《“自己人”:一项有关中国人关系分类的个案研究》[(台北)《本土心理学研究》2001年总第13期]、《个人与宏观社会的心理联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关系化还是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探讨》(《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主编Social Ment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Singapore:Springer Singapore,2019)。

高文珺:汉族,1983年4月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心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副研究员,南开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出站博士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青少年发展。出版专著《社会共识的形成》《中老年社会心态和互联网生活》《网络直播:参与式文化与体验经济的媒介新景观》,在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心理科学》《中国青年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文章目录
当前中国社会的多样化状况分析
  • 1.消费群体多样化特点
  • 2.媒体使用的多样化特点
  • 3.价值观念的多样化
  • 4.情绪情感体验的多样化
群体之间整合的心理基础
  • 1.群际冲突感受程度
  • 2.城市人对农民工进城的宽容度
  • 3.国家认同一般特征
·结论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