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以文化自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

作者:
出版日期:
2016年5月
报告页数:
57页
报告大小:
1.05 MB
报告字数:
55012字
所属图书:
大学生文化认同与价值引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教育的实效不仅取决于途径、方法上探索,更需要内容上的深入和“彻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仅是一项政治实践活动,而且也是一项文化实践活动。“我们这个时代所经历的、由全球化所描绘的巨大的转型式进程,除非从文化的概念性词汇去着手,否则就很难得到恰如其分的理解,同样,这些转型所改变的恰恰就是文化体验的构造。”〔英〕约翰·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郭英剑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1页。客观地说,我们在主流文化领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大力宣传,整体指向是明确的。但以内心的自觉和信仰信念的标准来说,大多数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还仅停留在“规划性认同”层面上,在一些领域和一部分人的心里仍只是处于形式上,尚未抵达人的灵魂深处,甚至还有一些人在抗拒这种宣传的声音,内心真正的、自觉的认同还未确立。当然,无论是政治认同还是文化认同,都要经过由被动到主动,也都要经过规划性认同这一步。为此,我们要想实现规划出来的应然性认同,必须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意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达与诉求植根于文化的母体中,增强其文化自觉,优化其文化载体,从而实现政治宣传与文化熏陶的统一、灌输教育与润物无声的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感化的统一,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02/17/c_119374303.htm。因为“关于认同,当它指涉的是社会行动者之时,我认为它是在文化特质或相关的整套的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的过程,而这些文化特质是在诸意义的来源中占有优先位置的”。〔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夏铸久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2~3页。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文化话语
  • 在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国话语
  • 在“三个自信”中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国故事
  • 在中西方对话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国声音
  • 以中国梦延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文化厚度
第二节 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文化载体
  • 以批判社会思潮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文化环境
  • 以丰富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为重点,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中实现价值认同
  • 以人文知识分子为关注重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 以大众传媒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
第三节 以优秀传统文化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 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世关注之维来奠定文化认同的心理基础
  • 以集体主义价值原则融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认同的心理基础
  • 以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趋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认同的心理基础
  • 从“道统”预设上铺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认同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