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乡村本土社工人才培养的“资源-网络式”模式——基于“童伴妈妈”的创新实践
作者:
关珊珊
出版日期:
2022年1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大小:
1.24 MB
报告字数:
17759字
所属图书:
乡村振兴研究(第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01.173-192
韩俊魁
邓国胜
摘要:
本文通过对以往农村社工人才培养的模式分析,并结合中国扶贫基金会“童伴妈妈”项目,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和新模式。研究发现,培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必须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协同参与的原则,树立以嵌入式教育为理念,以自组织为基础的内部学习网络,以行动学习为规范的“资源-网络式”行动学习OIM模式。该模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为我国乡村振兴人才的开发提供新的路径。
关键词:
社会工作
乡村振兴
行动学习
本土人才
作者简介:
关珊珊:
关珊珊,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讲师。
相关报告
2021年广东乡村人才振兴报告
我国开放发展理念与社会工程建设
主题二:社会扶贫,担当与新路(中国移动对口帮扶望谟县实验区研讨)
Shared Future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Perspective
四川乡村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研究
从国际社会工作角度看共享未来
社会工作与脱贫攻坚:介入空间与介入途径
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战略:迈向现代化的伟大创举
融合发展:城乡关系走向平衡的新实践
文章目录
·
问题的提出
·
行动学习理论与乡村本土社工人才培养
“童伴妈妈”乡村本土社工人才培养模式
(一)案例概况
(二)数据来源
(三)主要做法与效果
乡村本土社工人才培育的新模式——OIM模式
(一)“互联网+”环境下的外部资源和知识输入
(二)以自组织为基础的内部行动学习网络
(三)以行动学习为规范的学习方法和理念
(四)“资源-网络式”培训的结构性机制
·
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本土人才培育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