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上海:为政务服务引入“好差评”机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
出版日期:
2020年4月
报告页数:
2页
报告大小:
982.08 KB
报告字数:
846字
所属图书: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19年10月29日,上海“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正式引入“好差评”制度,全市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服务渠道、提供政务服务的单位及窗口单位均成为“好差评”评价对象。评价共分“五星”等级,“一星”“二星”为差评,“三星”“四星”“五星”为好评,评价对应到办事人、办理事项、承办人。将办事人对政务服务所有的评价及政府部门针对办事人评价的回复向社会实行“双公开”,让工作人员及其单位接受各方监督;所有差评事项的承办单位必须整改,并建立整改情况跟踪回复制度,形成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闭环的工作机制,倒逼各级政务服务部门和工作人员实实在在地完善和改进工作,做到所有差评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评析:将群众熟悉的在网购、点外卖或在窗口办理业务后的“好差评”机制引入政务服务领域,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把政府服务水平的高低好坏,交给企业和群众来评判,既体现对市场主体和群众的充分尊重和信任,也表明了政府勇于改革、支持市场更好发挥作用的决心。但政务服务不像网上购物、选择餐馆可以“这家评价不行换那家”,提供政务服务的只有政府一家,所以政府部门要本着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的理念,既要有倾听市场主体心声的热情和态度,也要有理性分析评估政策成效的耐心和能力,更要有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敬畏之心。想要“好评”常在,就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出发,在减证便民、优化服务等方面想实招、求实效,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透明度;对出现在政务服务工作中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等“差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

关键词:

上海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是在中央纪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关怀支持下成立并成长起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端专业化智库。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由常务副院长牵头的廉政研究协调领导小组。2009年12月,中国廉政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常务副书记何勇和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陈奎元共同揭牌。中心理事长一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担任,现任理事长为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京清。中国廉政研究中心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门类齐全、高端人才集中的优势,吸纳院内外97位学术功底深厚、理论思维突出的专家学者和反腐败经验丰富的实务工作者担任理事,70%以上的理事具有高级以上职称,其研究领域涉及经济、政法、社会、历史、国际等多个学科。中心紧贴实践,组织专家到31个省(区、市)和10多个中央部委经常性开展国情调研考察活动,先后完成“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绩效测评研究”“各国反腐败体制机制比较研究”“中外预防和打击腐败措施比较研究”“事业单位防治腐败研究”等200多项重大研究任务,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优秀成果,出版《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反腐败体制机制研究》《王阳明廉政思想与行为研究》等著作20余部,撰写研究报告170多篇,70多篇获得中央领导批示。2013年以来,中心问卷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曾4次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采用。2011年以来,中心每年向社会发布《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反腐倡廉蓝皮书),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有影响力的图书品牌,是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展的重要科研平台。中国廉政研究中心连续举办12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论坛”,还举办了2届“中欧廉政智库高端论坛”和4届“中国基层廉政研究论坛”,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永州市、四川省广元市和大竹县、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贵州省铜仁市、福建省龙岩市、陕西省安康市、浙江省余姚市等地建立了廉政调研基地,与北京市、青岛市、厦门市等地以及国家电网、京东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中心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合作,主动“走出去”,不断拓展合作渠道,积极与国(境)外相关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先后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术考察,走访反腐败行政机构、议会、法院、检察院、审计院、反贪局、高校等,已经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心地址和联系方式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电话兼传真:+86(010)85195127邮箱:jiangly@cass.org.cn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