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从韩国儒者朴文镐的性论,一窥湖洛论争后续的变化,以及韩元震的论点有何展开。朴文镐身处于十九世纪末,在人物性异同的问题上,仍旧与田愚争论不下。朴文镐不赞成田愚仅从万物根源论“性”,进而提出“性四层说”—“太极之性”、“赋予之性”、“气禀之性”和“习成之性”。前三者主要是继承韩元震的观点,但是他与韩元震不同之处,在于朴文镐主张“形”会影响“气”之偏全,这是人性与物性相异的主要原因。同时,朴文镐提出“习成之性”,凸显“变化气质”的重要性,强调这是人复性工夫的关键处。此外,由于主同派与主异派各持朱熹之说,以为己见。朴文镐遂从时间的角度,将朱熹不同的说法,视为思想前后的转变,提出弥平其矛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