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制定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有利于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作者:
张翔 宋一之
出版日期:
2018年3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大小:
1.04 MB
报告字数:
7471字
所属图书:
文化决策参考(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人工智能的成功创造,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如果说“互联网+”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理念之一,不用多久,“人工智能+”的影响力将大幅超过“互联网+”。能否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已经成为当前国家竞争与跨国企业竞争的一个重大议题。北京应当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领导作用,在制定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方面率先探索,为全国性规划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基础。

北京市现有的综合性和宏观性规划,虽然已经强调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两大基础技术领域,但还不够明确和有力。在《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的框架下,特别制定人工智能发展的专门规划,将有助于北京市在这一改变人类世界的高科技领域抢占先机。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结构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全面影响,这决定了人工智能发展不只是单纯的产业发展,而内在包含了从产业到经济社会的多层面内容。因此人工智能规划应当是系统性的,包括产业政策、产业监督政策与社会政策。

需要为社会舆论对人工智能产业的监督提供应有的自由开放的空间。有必要鼓励多元的资本参与,以避免出现寡头公司垄断人工智能领域的局面。

关键词:

发展规划科技创新中心人工智能

作者简介:

张翔: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宋一之:宋一之,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博士后。

文章目录
·美国《人工智能研发国家战略计划》与舆论的质疑
·制定专门的人工智能规划的必要性
·政府与社会监督对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是指导性的专项规划
·人工智能规划需重视伦理监督与多元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