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夏,陈毅和粟裕率苏南主力部队挺进苏北,留在苏南的新四军第二支队由罗忠毅任司令,统一领导茅山地区的军事斗争,继续保持并发展陈毅和粟裕开创的苏南抗日根据地。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苏南部队扩编为新四军第六师,第二支队改编为第六师第十六旅,苏南东路地区的部队编为第六师第十八旅。汪伪政权于1940年在南京登场后,紧邻南京、物产丰裕的苏南地区成为汪伪政权希望强化统治的重点地区。1941年春夏开始,日伪军发动“清乡”,苏南抗日根据地面临极大困难和挑战。如何应对“清乡”,成为关系到苏南新四军生死存亡的大事。1943年镇江地区新四军反“清乡”时,主力部队第六师第十六旅及时撤出“清乡”区,留置小规模武装队在“清乡”区内坚持战斗。时任中共茅山地委副书记的汪大铭是留在“清乡”区的根据地干部。难能可贵的是,汪大铭在异常紧张、艰苦的反“清乡”岁月里留下了翔实而生动的日记资料,较多地展现了历史中日常、生动、富有现场感的一面。这些珍贵的日记,让后来者有机会观察到日伪“清乡”区内中共根据地干部的战斗和生活实态,体会新四军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如何能勉力坚持、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