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苏南反“清乡”:中共干部汪大铭的作战与生活

作者:
吴敏超
出版日期:
2020年5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大小:
1.02 MB
报告字数:
17498字
所属图书:
抗战变局中的华东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1940年夏,陈毅和粟裕率苏南主力部队挺进苏北,留在苏南的新四军第二支队由罗忠毅任司令,统一领导茅山地区的军事斗争,继续保持并发展陈毅和粟裕开创的苏南抗日根据地。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苏南部队扩编为新四军第六师,第二支队改编为第六师第十六旅,苏南东路地区的部队编为第六师第十八旅。汪伪政权于1940年在南京登场后,紧邻南京、物产丰裕的苏南地区成为汪伪政权希望强化统治的重点地区。1941年春夏开始,日伪军发动“清乡”,苏南抗日根据地面临极大困难和挑战。如何应对“清乡”,成为关系到苏南新四军生死存亡的大事。1943年镇江地区新四军反“清乡”时,主力部队第六师第十六旅及时撤出“清乡”区,留置小规模武装队在“清乡”区内坚持战斗。时任中共茅山地委副书记的汪大铭是留在“清乡”区的根据地干部。难能可贵的是,汪大铭在异常紧张、艰苦的反“清乡”岁月里留下了翔实而生动的日记资料,较多地展现了历史中日常、生动、富有现场感的一面。这些珍贵的日记,让后来者有机会观察到日伪“清乡”区内中共根据地干部的战斗和生活实态,体会新四军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如何能勉力坚持、屹立不倒。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吴敏超:吴敏超 1979年生,浙江海宁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史研究室副主任。2019年中宣部“青年英才”计划入选人。主要从事近代经济史、抗日战争史、华侨华人史研究。著有《国难中的学术与政治:中国经济学界的争鸣(1932~1937)》、《当代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合著)、《新西兰华侨华人史》(合著),在《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

文章目录
·黑云压城:1943年的根据地形势
·深水之鱼:行军与作战
·玉汝于成:生活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