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托氏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根基——“不断革命论”

作者: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50页
报告大小:
1.28 MB
报告字数:
43764字
所属图书:
托洛茨基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某些马克思主义词典的注释中,对“不断革命论”通常是这样解释的:现代社会通过两种主要的革命,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随后实行进一步的革命改造,可以达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但人们更熟悉的不断革命的含义是指向其他国家输出革命,以便各国革命过程相互支援,不断发展,直到革命席卷全世界。不断革命论被托洛茨基在《我们的革命》(1906年)和《不断革命》中加以发展。它往往被视为托洛茨基主义的同义词。托洛茨基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希望实现他关于不断革命的主张,同时断言:只有其他国家不断革命,才能够打败资本主义。他还认为革命不能单独在一国尤其是在革命条件不如西欧工业化国家成熟的俄国取得胜利。在《马克思主义词典》《哲学辞典》等辞典类工具书中,查找关于“不断革命”“托洛茨基主义”等条目,基本有以上的内容,把不断革命理解为输出革命、贬低农民等是最常见的注释内容。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革命”的含义
第二节 “不断革命论”的理论背景
  • 吸收和借鉴
  • 分析和批判
第三节 “不断革命论”的社会背景
  • 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 俄国各阶级状况和革命性分析
第四节 “不断革命论”与十月革命
  • “不断革命论”的提出
  • “不断革命论”的基本观点
  • “无产阶级专政”和“工农民主专政”的分歧
  • 不断革命论与俄国革命
第五节 “不断革命论”评析
  • 不断革命论解决了落后国家如何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难题
  • 托洛茨基强调用革命手段掌握政权对于社会进化的加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