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辩证认识孝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作者:
黄凯锋
出版日期:
2018年6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大小:
1004.94 KB
报告字数:
10199字
所属图书:
价值论研究(2018年第1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弘扬包括孝道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之一,应合理肯定孝文化的价值与当代传承的必要性。但孝道的范围仅限于家庭层面,属于私德,虽也可以看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但明显不宜推己及人,也不足以上升到核心价值的标识性范畴。现代社会的结构与古代传统家族制已有很大差异,不能简单套用家国同构的思路。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强调的恰恰是超越血缘、家庭的最根本的文化理想。从儒家核心思想的本意来看,也是以仁义治天下,而非单提孝道。如何以赡养义务为底线,加强感恩教育,实现代际“反哺”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实践的话题。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道推己及人

作者简介:

黄凯锋:黄凯锋,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价值哲学。

文章目录
合理肯定孝文化的价值与当代传承的必要性
  • 1.突出我国传统社会的伦理关怀,利国利民
  • 2.顺应民心,因势利导,对各种迷信落后的民间信仰有制衡作用
  • 3.推行家风家教,关注各姓氏的宗祠建设和家谱修订,有利于增强全球华人的凝聚力
  • 4.辩证吸收道教弘扬孝道的经验,有利于增强信念和规范并重的自觉性
私德“推己及人”至公德可能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 1.首先是它的理论和逻辑前提
  • 2.其次要考虑的是推及的现实过程
  • 3.最后再看推及的结果和产物
延伸思考
  • 1.以承担赡养义务为底线,无须把孝道作为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给予特别关注
  • 2.可以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载体,公开宣传、鼓励、支持孝顺父母的善行,提倡尊老敬老,将其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与象征,但以柔性、变通的方式为妥
  • 3.孝道,源于感恩。感恩教育不可或缺,也是推行孝道的有效方式
  • 4.当今社会与其提倡单向性的“孝道”,不如倡导“慈孝”更为合适
  • 5.帮助老年人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分享经济的优势,消除寂寞,强身健体,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