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黑水城文献中发现的藏传佛教替身仪轨研究

作者:
侯浩然
出版日期:
2022年10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大小:
1.75 MB
报告字数:
29633字
所属图书:
《清华国学》第一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笔者新近在黑水城出土文献中发现了数篇与制作和使用名为“哩俄”或“蔺葛”的施法媒介相关的写本。经初步研究,这些写本中描述的仪轨是藏传佛教的替身仪轨。该仪轨起源于古代印度,经过西藏传入河西地区,流行于西夏(1038~1227)和蒙元(1271~1368)时期。迄今为止,海内外学界对黑水城出土的替身仪轨的写本关注不多,缺少相应的研究。本文试通过对黑水城出土的汉藏两种语言的替身仪轨文本进行整理、校勘和研究,推进学界对于该仪轨的认知,拓展11到14世纪河西地区藏传佛教史研究的新视野。

关键词:

黑水城文献藏传密教替身仪轨西夏

作者简介:

侯浩然:

文章目录
·缘起
·研究综述
黑水城文献中所见的藏传密教替身仪轨汉藏写本四种
  • (一)《欲护神求修》
  • (二)《慈乌大黑要门》(A7)
  • (三)《大黑求修并作法》(B59)和Dx 178
·替身仪轨的结构和程序分析
·余论:替身仪轨在中原、藏地和河西地区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