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茶山从《中庸》出发,把道心理解为天命之性。他进而建立了心三层说,从而赋予了人心道心以新含义,即道心为性、人心为权衡。不过,心三层说的框架和人心道心的二元性之间存在明显不对应之处,这种漏洞说明了人心道心问题在茶山那里已经如落日余晖,不再具有其此前在性理学中的焦点或独立地位。对于韩国儒学的两大问题四端七情与道心人心之间的关系,茶山持有同构论立场,从而区别于栗谷而力挺退溪。茶山人心道心思想的特色,和其新仁说有内在联系。其要点为道心是大体,人心是小体,而“克己复礼”就是道心克人心或道心为主人心听命。这种强调二心二体二己的“二”恰好和“仁”的基本义“仁者,人也,二人为仁”的“二”对应,这并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