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主体性的论证模式

作者:
出版日期:
2018年3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大小:
803.88 KB
报告字数:
25336字
所属图书:
“自我”与“他者”:齐泽克的意识形态主体性维度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何种主体性才是齐泽克需要的呢?他在《敏感的主体——政治本体论的缺席中心》的导论中明确地表达了他要恢复笛卡尔的主体,因为笛卡尔的主体性作为一种有力且仍然活跃的理智传统,依然是思想史中的幽灵。果真如此吗?我们需要对当代学术视野中的主体加以考察,才会知道齐泽克的真实的话语。在当代西方思想中,几乎所有的学术力量都参加了旨在驱除这个幽灵的神圣同盟。如后结构主义者、哈贝马斯式的交往理论家、生态主义和女权主义等。但是齐泽克却要与他们不共戴天,试图重新肯定笛卡尔的主体。传统的消解或解构主体的理论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因为深陷当下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幻象中,如何将意识形态的主体性得以彰显,消解客体才是关键。齐泽克是怎么开始他的主体性意识形态的建构的呢?当然,他首先是直接指向了当今仍然处于学术话语中心的福柯、阿尔都塞和哈贝马斯的主体理论,由此,引出他的皮影戏的真正主角——拉康的主体。齐泽克在《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的引论中,一开始就用皮影戏的方式,告诉大家哈贝马斯的理论中隐喻了一个巨大的谜案,即阿尔都塞与拉康的对立被哈贝马斯和福柯之间的对立所替代,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同的主体观念遮蔽了一个弥天大案。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净个人主体性:福柯的解构主义论证
  • 话语主体的解构
  • 权力主体的解构
  • 伦理主体的解构
第二节 交往主体性: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论证
  • 生活世界与交往行为
  • 交往理性与主体性
·第三节 伪主体性: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论证
第四节 幻想主体性: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论证
  • 想象界:虚假主体
  • 象征界:无意识主体
  • 实在界:幻想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