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意识形态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自阿尔都塞以来,意识形态理论的焦点从阶级分析转向了个体分析,这主要有哈贝马斯的科技意识形态论、鲍德里亚的符号化意识形态论,以及拉克劳和墨菲的公众意识形态论等,齐泽克承续着这些意识形态理论,继续深化对意识形态理论的阐释,并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理论特色。如意识形态的三形态理论、意识形态的剩余快感理论和从文化视角的意识形态批判都拓展了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视角,弥补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缺乏对个体心理机制研究的缺憾。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启示,也有实践上的启发。他的意识形态的三形态理论对我国建构当代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文化的意识形态批判视角可以为我们把握当下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动向,警惕西方的意识形态传入,并如何进行我们自己的意识形态传播和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思。尽管如此,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的思想主要是以拉康来嫁接马克思,可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能否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融合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事实上,“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之间‘调情’、‘融合’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困难在于,两者在根子上是不可调和的”张志丹:《齐泽克意识形态思想的创新及评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第112页。。齐泽克将拉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嫁接在一起,无疑,在理论上,滑入了后结构主义的窠臼;在实践上,重蹈后马克思主义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