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剩余快感:对主体不可能性的意识形态祛蔽

作者:
出版日期:
2018年3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大小:
853.72 KB
报告字数:
17630字
所属图书:
“自我”与“他者”:齐泽克的意识形态主体性维度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快感(jouissance,英文翻译为enjoyment)是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深化的标志。它与快乐(pleasure)不同。快感最初出现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其所指的是由本能(力比多)带来的心理和生理的满足,后被拉康深化,拉康认为的快感不同于弗洛伊德的具有快乐或欲望双重意义的缺失,而是一种指称了无用之物的原质——Thing。拉康认为快感与主体的存在有关,而且与法则的建立有关,这种快感脱离了愉快满足的感觉层面,而是一个人类存在的本体概念。齐泽克继承了拉康快感本体论的思路,并发展快感理论,结合雅克-阿兰·米勒的解释把快感从本体论层面推演到社会学的层面。他认为快感是一个介于幻象与驱力之间的意识形态因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深入探讨意识形态如何通过剩余快感对主体不可能性的祛蔽。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从剩余价值到剩余快感
  • 作为对象a的剩余快感
  • 从剩余价值到剩余快感:欲望的肇因
第二节 从虚假观念到主体不可能的祛蔽
  • 主体的在与不在
  • 主人能指:意识形态的不可能性祛蔽
第三节 从无物的拜物到无主体的迷恋
  • 商品拜物:无物的拜物
  • 拜物的幽灵化:无主体的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