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论道家道教对儒家的调适与上遂

作者:
杜保瑞
出版日期:
2018年4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大小:
1.62 MB
报告字数:
18933字
所属图书:
国学论衡(第七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讨论了儒家和道家道教的理论互动关系,指出老子哲学、庄子哲学和道教哲学在互动的立场上与儒家的关系,企图借由理论意旨的厘清,将儒道关系界定清楚,以为弘扬中国文化、发挥儒商精神、结合宗教信仰,做出理论的框架。儒家是体制内的哲学,以及经验现实世界的哲学,或曰世间法哲学,此在世界的哲学,关心人文建设及国家体制,关心百姓的生活以及良好的国家政策,是中国文化的中流砥柱。而道家、道教则从各种不同的面向对儒家产生调适与上遂。道家老子与庄子意旨不同,老子也是体制内的哲学,人文性多于宗教性,与儒家形成相辅相成的效果。庄子便是体制外的哲学,自由主义的哲学,个人主义的哲学,其间亦有神仙思想,对儒家的作用就在“不达”的环境中找到心灵的出路。道教却是既有出世间法的鬼神系统,又十分入世地交涉人间,有它在世界观却又积极涉入体制内的事物,与儒家的关系就是以鬼神信仰与法术、神通协助儒者治理国家以及教化社会。

关键词:

道教道家儒家孔子庄子孟子老子

作者简介:

杜保瑞:杜保瑞,1961年生,男,台北人,台湾大学哲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文章目录
·先秦孔孟哲学的理论特点与现实疏漏
·儒者刚强的形象在角色扮演上的争议
·道家给儒者的第一课:向庄子学习看破体制的虚妄性
·道家给儒家的第二课:向老子学习给而不取的为官之道
·道教给儒家的第三课:敬畏神明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