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论衡》系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学术集刊,旨在为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学者提供学术交流之平台,通过学术研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的理解和诠释;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世界文化、文明之间的对话;以理性考量塑造未来中国文化和学术思考。本刊现为采取匿名评审制度的年刊,刊登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札记、学界动态等文稿。诚邀研究会会员及海内外同仁赐稿。
本辑发表十四篇论文分成四个栏目。具有理论探讨与现实问题双重旨归的易志刚与王晓兴《论韩非》、杜保瑞《论道家道教对儒家的调适与上遂》两篇论文作为本辑的主题论文特别推出。张丰乾《『观』的哲学》、蔡杰与翟奎凤《由易观礼——〈周易〉履卦大象辞诠释》、陈畅《阳明学自然思想及其开展——从王阳明到刘宗周》、吕欣《论荻生徂徕对朱熹政治理念的批判——以『先王之道』为中心》、姜李勤《中国哲学知识论之疑难——以『名实』关系为视角》五篇论文组成哲思论道栏目。王光有《论司马贞『三皇五帝』古史系统的建构》、崔壮《梁启超与章学诚研究的兴起》、刘学《经史张力及其调适——以蒙文通史学史书写为核心》、何杨《问对文体起源诸说辨析》四篇论文组成经史考辨栏目。何玉国《『规训』视野下的文学合法性个案研究——以孔子『在陈绝粮』为题》、赵亦雅《〈文心雕龙〉与〈文选〉诗歌思想比较》、魏薇与邱锋《吴冠中的生平、艺术风格与思想》三篇论文组成文艺纵横栏目。
国学论衡(第十二辑,2022年第2辑)
国学论衡(第十辑)
国学论衡(第十三辑,2023年第1辑)
国学论衡(第十四辑,2023年第2辑)
王晓兴 生于1950年。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长期潜心于中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倡导从中西人论和原创文化的视角关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空间。
著有《『仁』何以可能——孔子再认识》(2013)、《『王天下』与汉帝国》(2009)、《雅斯贝斯的世界历史纲要与文化研究的历史视野》(2007)、《王天下——殷周之际对中国文化的奠基意义》(2007)、《人类的普遍正义及其历史渊源》(2007)、《原创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哲学史研究》(2003)、《道、逻各斯与社会历史变动——关于中西哲学范畴比较的一点思考》(1998)等代表性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