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国古代的浑天、地平、海平、地浮的理论体系

作者:
宋正海 SongZheng-hai
出版日期:
2018年1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大小:
1.37 MB
报告字数:
11685字
所属图书:
自然国学评论(第一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关于中国古代传统地球观,学术界有截然不同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认为是球形的,但80年代以来则根本转变,认为是地平的。这种转变太顺利似不正常,实际上也是,即学术界虽不再公开宣传球形大地观,但也明显对地平观是保持沉默的。著者认为大地形状观并非只是地的问题,还涉及天、海等问题,故有关平的问题相互不能有大的矛盾。为彻底解决有关疑虑,必须从宏观出发建立起一个有关天、地、海的综合性理论,这就是本文试图论述的中国古代的浑天、地平、海平、地浮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

浑天论地平大地观大地球形元气论潮论大比例尺地图系统子午线测量

作者简介:

宋正海:宋正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主持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自然国学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研究方向为科学史与自然国学。

SongZheng-hai:

文章目录
·传统地图(技术)系统
·所谓的“地理纬度测量”、“地球子午线测量”和“地球大小测量”
·传统远洋航行
·传统潮汐成因理论
·古代陆球观是个勉强的球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