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向内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主体性意蕴

作者:
俞贺 魏莉
出版日期:
2024年4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大小:
1.29 MB
报告字数:
12526字
所属图书:
中华文明统一性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巩固文化主体性,是发挥中华文化“向内凝聚”重要作用的题中之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文化主体性的巩固遵行“起承转合”的逻辑理路,起始于在“第二个结合”中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承续于文化自信的坚定,转接于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秉持与坚持,集合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以巩固文化主体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量赋能,以民族文化内敛、内修、内嵌、内合的内聚力构建“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共同体,是涵育中华文明统一性特质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文化自信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简介:

俞贺: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魏莉: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文章目录
“向内凝聚”的理论支点: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逻辑理路
  • (一)逻辑“起”项:在“第二个结合”中着力赓续中华文脉
  • (二)逻辑“承”项:坚定文化自信
  • (三)逻辑“转”项: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 (四)逻辑“合”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何以能够“向内凝聚”:巩固文化主体性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导向作用
  • (一)巩固文化主体性为“五个认同”提供坚实保障
  • (二)巩固文化主体性为“四个与共”开拓精神磁场
  • (三)巩固文化主体性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造思想城墙
  • (四)巩固文化主体性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通时空场域
如何“向内凝聚”:以巩固文化主体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量赋能
  • (一)内敛:打造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的空间格局
  • (二)内修:编织民族文化相互转化的秩序网格
  • (三)内嵌:形塑民族文化相互融通的范式机理
  • (四)内合:构建民族文化有机统一的多维体系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