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向内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主体性意蕴
作者:
俞贺
魏莉
出版日期:
2024年4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大小:
1.29 MB
报告字数:
12526字
所属图书:
中华文明统一性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04.292-309
邢广程
范恩实
摘要:
巩固文化主体性,是发挥中华文化“向内凝聚”重要作用的题中之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文化主体性的巩固遵行“起承转合”的逻辑理路,起始于在“第二个结合”中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承续于文化自信的坚定,转接于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秉持与坚持,集合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以巩固文化主体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量赋能,以民族文化内敛、内修、内嵌、内合的内聚力构建“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共同体,是涵育中华文明统一性特质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主体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简介:
俞贺: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魏莉: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相关报告
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社会文化主体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藏族孔子及儒学文化研究
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动向——基于CNKI数据库文献的分析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明统一性中“四个不可”的逻辑意蕴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要突破传统史观局限
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
坚定马克思主义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高端论坛综述
儒家“大学之道”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出场背景、现实理据与制度实践
文章目录
“向内凝聚”的理论支点: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逻辑理路
(一)逻辑“起”项:在“第二个结合”中着力赓续中华文脉
(二)逻辑“承”项:坚定文化自信
(三)逻辑“转”项: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四)逻辑“合”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何以能够“向内凝聚”:巩固文化主体性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导向作用
(一)巩固文化主体性为“五个认同”提供坚实保障
(二)巩固文化主体性为“四个与共”开拓精神磁场
(三)巩固文化主体性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造思想城墙
(四)巩固文化主体性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通时空场域
如何“向内凝聚”:以巩固文化主体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量赋能
(一)内敛:打造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的空间格局
(二)内修:编织民族文化相互转化的秩序网格
(三)内嵌:形塑民族文化相互融通的范式机理
(四)内合:构建民族文化有机统一的多维体系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