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社会文化主体性

作者:
王春光
出版日期:
2021年12月
报告页数:
32页
报告大小:
828 KB
报告字数:
20656字
所属图书:
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文化主体性体现为家庭和家族、拟家族化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以及区域社会四个相互关联与支撑的方面。社会文化主体性在过去40年对中国农村发展和减贫奇迹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下社会文化主体性的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又因国家主体性与社会文化主体性的建设性合作关系是中国农村发展和减贫奇迹的重要机制。因此,培育社会文化主体性,需要国家的介入,同时需把社会和文化问题放在农村发展和减贫研究的中心位置来考量。
关键词:

社会组织文化主体性社会关系家族区域社会

作者简介:

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农村社会学、农村流动人口、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海外移民等方面的研究。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的研究,先后出版《社会流动和社会重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中国城市化之路》《巴黎的温州人》《中国农村社会分化和农民负担研究》《移民空间的建构——巴黎温州人跟踪研究》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中国人口科学》等期刊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

文章目录
·问题和视角——回归社会文化主体性
·区域社会与发展模式的竞合
·“世代之间”的价值驱动
·拟家族化的社会资本
·社会组织的依附性角色和作用
·结论与讨论:国家主体性与社会文化主体性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