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

作者:
冯雨奂
出版日期:
2025年1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大小:
975.88 KB
报告字数:
23703字
所属图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主要技术支撑手段的智慧教育新时代已经全面开启,其中,智能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形态,加快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也是落实全面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必然要求。2023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提出强化“质量党建、精准思政、积极维稳、数字赋能、系统推进”的年度工作要点,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优化、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方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不仅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能思维更新与智能范畴革新,还在此基础上重构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使其呈现出新的图景。然而,技术自身的局限及其不合理应用容易引发数字主体危机、技术成瘾、教育者的话语主体权和权威性被弱化、侵犯个人隐私、泛娱乐化冲击、意识形态威胁等伦理风险。因此,深刻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的多元图景,科学展望数智化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态势,面对机遇与挑战顺势而为,对于切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数智化转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

作者简介:

冯雨奂: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的多元图景
  • 提升亲和力:思政教育内容由“抽象论述”转向“形象嵌入”
  • 促进泛在化:思政教育环境由“显性塑造”转向“隐性滋养”
  • 实现精准化:思政教育方式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的伦理风险
  • 伦理行为失当风险:认知浅层化与信息茧房围困
  • 伦理关系失衡风险:教师角色空心化与教育意义失落
  • 伦理规范失控风险:教育内容失真与数据安全受损
  • 伦理价值失序风险:泛娱乐化冲击与意识形态威胁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的应对策略
  • 推进教育理念变革以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
  •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增强师生心灵沟通的力量
  • 内外兼顾以实现技术善治
  • 软硬法协同加强生产内容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