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数字劳动、平台租金与双边垄断——马克思地租理论视阈下的平台资本主义批判

作者:
周绍东 戴一帆
出版日期:
2023年12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大小:
1.32 MB
报告字数:
13803字
所属图书:
中国经济哲学评论2022·数字化生存世界与中国发展专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在2020年已超过39万亿元,占全国GDP近40%的份额。数字经济增速也三倍于GDP增速,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104/t20210423_374626.htm。但同时,由于数字经济尚属新兴领域,在其不断演进的过程中,数字资本无序扩张造成了数字平台的行业垄断地位,引发了诸多结构性矛盾。因此,如何理解数字平台的行业垄断,探析现象后的本质及缘由,构成了数字平台研究的目的,也点明了平台资本主义批判的旨归。作为数字平台谋利的主要形式,平台租金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切入点。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本文立足“租金一般”的内涵、特征和形式,溯源“平台”概念,厘清平台租金的生成逻辑,结合数字劳动在“劳动一般”层面突出的新特征,阐明数字平台的租金特征、表现形式及内在关联。同时,本文依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的地租演进规律,构建了一个数字平台向平台非经营性用户本文将平台的日常使用者统称作平台非经营性用户,以此区别于出于经济目的使用平台的平台经营性用户。及经营性用户双向索取垄断租金的双边垄断模型,以此对数字平台的行业垄断及可能形成的“生态垄断”加以学理分析,并提出规制双边垄断平台的政策举措。

关键词:

数字劳动平台租金双边垄断马克思地租理论平台资本主义批判

作者简介:

周绍东: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

戴一帆:

文章目录
平台租金的生成逻辑
  • (一)平台中的信息要素及其特征
  • (二)平台租金生成的一般逻辑
数字劳动与数字平台租金
  • (一)数字劳动的学理定义
  • (二)数字平台的租金特征
  • (三)数字平台的租金形式及其内在关联
数字平台垄断的形成机理:一个双边垄断模型
  • (一)数字平台垄断的基本结构
  • (二)数字平台向非经营性用户收取隐性租金
  • (三)数字平台向经营性用户收取显性租金
  • (四)数字平台实施生态垄断的可能性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