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小农户的地位不断地弱化。为帮助发展中国家消灭贫穷、保护环境,20世纪中期欧洲发达国家发起了公平贸易运动,旨在通过建立一种基于对话、透明和尊重的贸易伙伴关系,追求国际贸易的更大公平性。经过70余年的发展,公平贸易逐步形成了社会广泛参与、帮助发展中国家弱势农民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和保护环境的市场化制度安排,成为对传统贸易的有效补充。公平贸易从最初的世界商店发展到通过公平贸易标识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公平贸易产品的销售渠道迅速扩大,公平贸易标签与有机等标签相比具有两方面优势:一是公平贸易不只关注产品的安全性,而且关注小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二是公平贸易标签背后有强大的公平贸易组织和相关基金会支持,为从事绿色农业生产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如提供了特殊的国际贸易通道、最低保护价、金融信贷支持、免费培训等。公平贸易的再分配效率没有直接援助高,但公平贸易为支持发展中国家弱势农户改善生活条件提供了一个持续的额外激励,并引导他们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2015年联合国将公平贸易确定为世界减贫的最佳途径之一。公平贸易为促进我国具备产业扶贫条件的贫困农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市场化和制度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