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评“普世价值”说

作者:
周新城
出版日期:
2010年2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大小:
1.23 MB
报告字数:
15434字
所属图书:
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09~201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最近,关于“普世价值”的说法十分盛行。有人提出,民主、自由、人权、正义、平等、博爱等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是“普世价值”,必须实行,中国不应强调特殊而自外于这些“普世价值”。在这些“普世价值”面前,没必要区分姓“资”姓“社”。有人甚至喊出“解放思想就要确立‘普世价值’”的口号,主张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社会、文化方面的理论创新,都必须以“普世价值”为尺度,跟国际上的民主、宪政等主流观念接轨。还有人把我们伟大的抗震救灾的精神与行动,解读成中国“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有人断言:人类的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的现代化。他们主张,中国在21世纪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认同这些“普世价值”,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体。他们甚至说,“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功绩”的取得,就是由于实现了这些“普世价值”,使得这些“普世价值”成为我们文明的核心价值,从而融入了“世界主流”。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这里有几个问题:从理论上讲,有没有“普世价值”,即有没有某种普遍适用的、永恒的价值?从实践上讲,这些人鼓吹的“普世价值”的实质是什么?实现这些价值意味着什么?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和政治方向是什么?改革开放是不是按照他们所说的“普世价值”发展的?这些问题,事关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道路,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原则问题,必须分辨清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发展普世价值阶级价值

作者简介:

周新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从事苏联东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研究。

文章目录
·世界上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永恒的价值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为什么不可能存在“普世”性质的价值
  • 1.价值观念从来都是具体的,因人而异
  • 2.价值的内涵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因而没有永恒的价值
关于“普世价值”的几个需要从理论上澄清的观点
  • 1.不要把客观事物中的共性当做价值观念的“普世性”
  • 2.不要把某一个阶级的价值观念的共性当做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 3.不要把自己或者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具有的伦理道德观念宣布为“普世价值”
  • 4.不要把人类生理上的共同点当做人的本性,进而推论出价值的“普世性”
国内外敌对势力鼓吹“普世价值”的目的,是想改变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道路
  • 1.在国内,敌对势力鼓吹“普世价值”是为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制造舆论
  • 2.在世界范围内,“普世价值”是美国推行世界霸权的有力工具
  • 3.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来剖析“普世价值”的实质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恰恰是在指导思想上反对所谓的“普世价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