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京津冀生态安全指数及时空演变研究

作者:
陈义忠 任洋 刘梓腾 张思思
出版日期:
2025年3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大小:
2.34 MB
报告字数:
27205字
所属图书:
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本报告通过建立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深入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2000~2023年的生态安全格局演变,并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群(包括成渝、长江中游、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对比。在生态安全指标方面,计算了各城市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并构建了包含生态赤字/盈余、生态压力指数、经济生态效率、生态协调系数和生态多样性指数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从时间维度看,京津冀城市群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在2000~2023年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其中生态足迹在2005年达到峰值(8.351公顷)后逐渐回落,至2023年降至6.398公顷。从空间维度看,北京和天津的生态足迹显著低于河北省各市,呈现“中心低、周围高”的分布格局。相比之下,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群的生态足迹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显著差异,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足迹较高,而成渝城市群则相对较低。京津冀城市群的生态压力指数逐年下降,显示出京津冀区域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然而,各城市的生态协调系数和生态多样性指数则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北京的生态协调系数显著增长,而天津、北京、唐山及秦皇岛在生态多样性指数上保持较高水平。此外,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生态赤字水平普遍高于长江经济带整体及各城市群,尤其是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需进一步实施生态补偿政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城市化和低碳交通发展,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以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生态安全生态足迹

作者简介:

陈义忠: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

任洋: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

刘梓腾: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

张思思: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

文章目录
研究区域概况和研究方法
  • (一)区域概况
  • (二)生态安全指标体系
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演变
  • (一)京津冀城市群生态足迹时空演变格局
  • (二)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演变
·城市群之间生态安全格局对比
结论及政策建议
  • (一)结论
  • (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