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东部三大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对比研究

作者:
叶堂林 白云凤 李昕
出版日期:
2025年6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大小:
1.36 MB
报告字数:
20507字
所属图书:
京津冀发展报告(202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城市群是全球城市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其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应对未来发展变局、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报告以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产创融合、设施互联、生态共保、民生服务、协同开放5个维度构建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剖析2014~2023年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从城市群整体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天津为主引擎、区域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为承载地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长三角城市群形成了以上海、杭州、南京、苏州为中心,“多核共兴”引领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格局,珠三角城市群形成了以广州和深圳为第一梯队,珠海、东莞为第二梯队,惠州、中山等为第三梯队的“双核引领、梯次发展”的多层次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从城市发展来看,东部三大城市群城市高质量一体化水平差异不断缩小,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趋势显现,但京津冀城市群资源极化特征依旧明显,城市间差异相较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仍处于较高水平;从各子系统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在生态共保等领域成果丰硕,长三角城市群在产创融合、民生服务等领域彰显制度创新与市场活力双向赋能,珠三角城市群在设施互联、协同开放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均优于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此,本报告从加速区域标准互认与利益共享,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深度融合,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加速推动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

作者简介:

叶堂林: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首都高端智库)执行院长(正处级)、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研究平台)执行副主任,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长城学者”特聘教授,京津冀蓝皮书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首都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都市圈治理。连续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主持委办局委托及横向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120余篇,获“优秀皮书奖”一等奖9次、二等奖2次。28项研究成果获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22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4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采纳。先后获得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教师、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北京高校党校优秀党课教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领雁讲席教授等荣誉。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国家级新区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京津冀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保定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委入库专家等。

白云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李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文章目录
研究背景
  • (一)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提升区域经济韧性的关键所在
  • (二)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的重要支撑
  • (三)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深化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指标体系构建
  • (四)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东部三大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
  • (一)东部三大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综合测度与对比分析
  • (二)东部三大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子系统测度与对比分析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一)主要结论
  • (二)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