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京津冀产业高质量一体化研究

作者:
叶堂林 高聪聪
出版日期:
2025年6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大小:
1.25 MB
报告字数:
17827字
所属图书:
京津冀发展报告(202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产业高质量一体化是提升国家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本报告基于2014~2023年京津冀13个城市产业高质量一体化数据,从产业发展活力、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潜力三个层面探究京津冀产业发展现状,使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京津冀产业高质量一体化社会网络关系。研究发现,京津冀产业发展活力强劲,但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明显;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形成“北京引领、周边协同”的发展格局;京津冀产业发展潜力不断提升,呈现区域协同与分化并存的态势;京津冀产业关联日趋紧密,一体化进程逐步推进。基于此,本报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发挥京津冀三地各自比较优势,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构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体系,共促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强化政策支持与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京津冀产业高质量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京津冀产业高质量一体化产业发展活力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发展潜力

作者简介:

叶堂林: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首都高端智库)执行院长(正处级)、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研究平台)执行副主任,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长城学者”特聘教授,京津冀蓝皮书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首都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都市圈治理。连续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主持委办局委托及横向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120余篇,获“优秀皮书奖”一等奖9次、二等奖2次。28项研究成果获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22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4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采纳。先后获得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教师、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北京高校党校优秀党课教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领雁讲席教授等荣誉。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国家级新区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京津冀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保定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委入库专家等。

高聪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首都圈发展与治理。

文章目录
研究背景
  • (一)综观国际——产业高质量一体化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 (二)审视国内——产业高质量一体化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 (三)聚焦京津冀——产业高质量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支撑
京津冀产业高质量一体化的显著成效
  • (一)产业转移承接进程不断加快,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二)产业定位与分工日益明晰,推动构建协同发展格局
  • (三)“六链五群”有力推进,催生京津冀发展新动能
分析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数据选取
京津冀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分析
  • (一)京津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二)京津冀产业高质量一体化社会网络分析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一)主要结论
  • (二)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