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互联网众筹对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

作者:
黄永林 朱娅阳
出版日期:
2015年11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大小:
1.79 MB
报告字数:
14415字
所属图书:
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从当年的用户单向接收信息的Web1.0时代到如今用户可在互联网上自定义生成内容、用户与网页有着充分互动的Web2.0时代,众筹模式应运而生。众筹模式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融资模式,是互联网背景下融资模式发展的产物,其为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让文化产业与互联网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文引入并解释了众筹概念,分析了国外经典的众筹案例,并以音乐众筹为研究对象,以我国发展较为成熟的音乐众筹网站“乐童音乐”网站为例,分析了众筹模式进入中国音乐产业后为受众(粉丝)、音乐艺人、音乐产业等各方面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同时对比国外较为成熟的音乐产业内的众筹模式,对我国音乐众筹的本土化做出了深刻思考,对音乐众筹模式的未来发展有所展望。

关键词:

中国商业模式音乐产业平台受众众筹

作者简介:

黄永林:1958年8月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中国新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会计学会副会长,武汉文化与科技融合专家委员会主任,《新文学评论》《教育财会研究》《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主编。入选“黄鹤英才计划”和“我心目中的好导师”。长期从事文化产业、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网络文化以及教育财会管理与政策研究,是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新兴交叉学科学术带头人及博士点负责人。近年来主持国家高等教育“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华民族文化保护、创意与数字化工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的构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网络舆论的监测与安全研究”,财政部、原文化部委托的大型调研项目“中国当代农村文化调查”,财政部、教育部项目“新中国成立60年教育财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20多项。出版著作30多部,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20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奖、文化部创新奖、中国民间文学学术著作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国家教委(教育部)高校优秀教材奖(集体项目)、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集体项目)、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特别贡献奖”等20多个奖项。

朱娅阳:朱娅阳,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

文章目录
众筹的起源及在国外音乐产业中的运用
  • (一)众筹的起源
  • (二)众筹模式在国外音乐产业中的应用
众筹模式在中国音乐产业中的发展
  • (一)互联网时代的音乐产业发展背景
  • (二)中国音乐众筹——乐童音乐(Musikid)
  • (三)众筹模式对中国音乐产业的积极作用
中国音乐众筹发展的反思
  • (一)细分音乐市场,明晰众筹网站分类
  • (二)制定审核标准,建立评审机制
  • (三)扩大服务范围,延长产业链
  • (四)加强个性化服务,提高终端到达率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