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重大思路

作者:
张晓晶 李成 董昀
出版日期:
2015年11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大小:
1.68 MB
报告字数:
28509字
所属图书:
2020:走向全面小康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十三五”及今后十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任务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特别是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对于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国际形势而言,①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回落,处在长周期的下行阶段;②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新技术革命与国际新规则下的全球分工体系正处在分化重组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③本轮危机后的国家间竞争加剧,这使得中国需要动用更多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资源,以维持和平发展的环境,崛起成本上升。

就国内形势而言,①发展趋势体现为消费结构升级、基础设施投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开放型经济新发展;②增长潜力巨大:储蓄仍然较为充足,工业化城镇化潜力仍然较大,提高劳动参与率和提升劳动力质量可以获取新的人口红利,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仍能享受部分技术赶超红利,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新的改革红利,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获取新的全球化红利;③挑战依然严峻: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减速、人口老龄化、金融风险、生态安全以及包容性增长的不足。“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思路和关键举措可以概括为:坚守防范金融危机这条底线;拓展国际、国内两个空间;以绿色发展和包容性增长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向高收入经济体迈进的目标。

关键词:

经济形势中等收入陷阱持续健康发展新常态

作者简介:

张晓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宏观金融理论与发展经济学。

李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国家资产负债表、国际金融,曾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代表作包括:“Savings Investment and Capital Mobility within China”(China Economic Review 21,2010)、《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及其风险评估》(上)(下)(《经济研究》2012年第6~7期)。

董昀: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副主任兼秘书长、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副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宏观经济等。

文章目录
“十三五”时期国际形势
  • (一)长周期视角下的全球经济新常态
  • (二)新技术革命与国际新规则下的全球分工体系
  • (三)国家间竞争加剧与中国崛起成本上升
  • (四)对国际形势的总体判断
“十三五”时期国内形势
  • (一)发展趋势
  • (二)增长潜力
  • (三)重大挑战
“十三五”重大思路与关键举措
  • (一)坚守一条底线 防范金融危机
  • (二)拓展两个空间 国内空间与国际空间
  • (三)突出三个关键词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包容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