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858年9月法国殖民者入侵越南以来,越南人民反抗法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此起彼伏。20世纪初叶,击败沙俄的日本成为越南爱国志士学习的榜样,并被推尊为“黄种老大哥”。为了学习日本,争取外援,1905年初,潘佩珠潘佩珠(1767~1941),原名潘文珊,号巢南子,是越南近代卓越的爱国主义者、革命先驱。、曾拔虎、阮疆柢等越南革命志士发起赴日留学的运动,即“东游运动”。此时,孙中山正在日本筹组同盟会。在犬养毅的引介下,越南著名革命者潘佩珠和孙中山两度在致和堂会晤,交换了政治意见并探讨了中越两国革命的关系。孙中山曾经读过潘佩珠的《越南亡国史》一书,反对书中主张的君主立宪思想,“痛斥君主立宪之虚伪”,主张实行民主共和政体。通过与孙中山的交谈及与中国革命党人的频繁接触,潘佩珠的思想发生转变。他后来回忆称:“余因多与中国革命党人相周旋,民主思想已日益浓厚。虽阻于原有之计划,未能大著其词,然胸中含有更弦易辙之动机,则自此时始。”关于中越两国革命的先后问题,孙中山主张“越南党人加入中国革命党,中国革命先成功之时,即举其全力援助亚洲诸被保护国,同时独立,而首先着手于越南”。潘氏主张则相反,认为中国革命党人应“先援越南”,越南独立后,再“以越地借与中国革命党为根据地”,“可进取两广以窥中原”。《〈潘佩珠年表〉摘编》,《广东文史资料》第22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78,第224页。以两夕会谈为媒介,揭开中越两国革命党人友好合作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