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成本价格转形与转形问题C体系的特点

作者:
荣兆梓
出版日期:
2021年11月
报告页数:
30页
报告大小:
918.01 KB
报告字数:
27528字
所属图书: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21年第4卷第3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转形问题是马克思在研究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形过程中的一个遗留问题,即按照生产价格计算成本,或者说成本价格的“修改了的意义”所带来的数值误差问题。转形问题的百年争论是相关数理模型的建立、检验和调适,关键是要沿着马克思的研究路径推进马克思的工作,“把他的转形程序坚持做下去”。本文认为马克思只完成了对初次转形的考察,得出的结论不仅适用于初次转形,而且适用于此后每一个单次转形。但是诸如“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的结论与多次转形的叠加结果不吻合。关键是转形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资本流通的购买阶段和售卖阶段,以往研究只注意售卖阶段,而忽略了购买阶段中成本价格和购买盈余的变化,因此不能理解单次转形的结果与N次转形叠加结果的差异。本文构建的C体系在转形轮次和转形阶段划分基础上提出可变资本成本计算的规则:在总剩余价值率不变前提下可变资本与净产品生产价格同方向同比例变动,从而建立“一个总量相等,一个总比率不变”的转形模型,形成内在逻辑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转形问题解决方案。

关键词:

成本价格转形转形轮次转形阶段总剩余价值率C体系

作者简介:

荣兆梓:荣兆梓,安徽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高等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

文章目录
转形理论与转形问题
  • (一)马克思的理论目标和逻辑
  • (二)关于成本价格的“修改了的意义”
  • (三)转形问题的由来与实质
  • (四)转形问题A、B及C体系
价值转形的轮次和价值转形的阶段
  • (一)马克思对“初次转形”的考察及其未完成性质
  • (二)价值转形的轮次
  • (三)价值转形的两个阶段
  • (四)价值转形发生在流通过程而不是再生产过程
转形问题C体系的性质与特点
  • (一)C体系的迭代模型及收敛
  • (二)C体系的可变资本成本价格决定
  • (三)平均利润率与总剩余价值率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