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基层治理中项目进村的有效性——基于Y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案例考察

作者:
李小云
出版日期:
2021年11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大小:
886.46 KB
报告字数:
22842字
所属图书: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21年第4卷第3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层治理方式,项目进村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项目进村后确保产业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和良好运营是完善当代中国基层治理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本文建立起一个“控制—激励—谈判”的分析框架,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为防范项目进村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现风险,应当尽量减少基层政府在进村产业项目中的控制权,明确基层政府与村一级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上的权力边界。从项目进村到农村集体与到农户的案例比较中,深入研究基层政府干预对产业发展产生的复杂影响,从中寻找适合产业良好运营与良性发展的治理之道。

关键词:

产业选择公共治理政府干预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制

作者简介:

李小云:男,1961年生,陕西定边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部委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中国农村社会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农村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中国民促会理事。曾获霍英东高等教育研究奖、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中国消除贫困奖(研究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经以高等发展专家身份受聘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盟、德国、英国等双边、多边和非政府机构,现受聘为DAC-IPRCC研究小组中方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贫困与发展、性别与发展、国际发展援助、社区资源与发展。近来年共出版著作近20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研究领域:国际发展合作。

文章目录
·研究缘起与问题
以往研究与本文分析框架
  • (一)研究回顾
  • (二)分析框架
发包与承包:产业选择的政治逻辑
  • (一)案例一:金丝皇菊产业的水土不服
  • (二)案例二:造型油松的“挪窝”栽植
到户项目的农户产业选择
  • (一)案例一:养蜂业的发展与兴衰
  • (二)案例二:肉牛养殖业的逐步崛起
公共治理下产业兴旺的延伸讨论
  • (一)制度安排与风险转化
  • (二)产业政策执行与协调
  • (三)财政资金及投资激励
  • (四)不同干预类型的特征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