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赖希为代表

作者:
出版日期:
2020年9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大小:
890.21 KB
报告字数:
25519字
所属图书:
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初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36年赖希为他的《性革命》一书所写的再版序言中。在这里,赖希把自己的思想体系称为“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实际上,作为一股企图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综合起来的思潮,它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就开始形成。从产生到现在,它的代表人物几经更迭,络绎不绝。赖希、马尔库塞、弗罗姆是最有影响者,其中马尔库塞、弗罗姆同时又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赖希是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开创者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同时,他也是最为集中、最为详尽地讨论民族问题的代表,在1933年出版的《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一书中,他从人民群众的性格结构视角来反思了法西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及在20世纪30年代成功的原因,阐释了法西斯种族理论的内容、特征及实质,对苏联“从国际主义到爱国主义”的“退化”趋势进行了批判。弗洛姆是世界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亦被认为是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弗洛姆的论著颇多,都贯穿着对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加以综合考察、研究的主线,他的著作《逃避自由》《爱的艺术》《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健全的社会》都属世界心理学名著。“他于1941年在美国发表了第一部著作《逃避自由》,成为对法西斯主义作出心理学解释的第一部重要论著,畅销一时,影响甚大。”王宏印编《广义心理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第80页。马尔库塞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转向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他把弗洛伊德关于在现代文明中爱欲受压抑的观点与马克思关于劳动被异化的观点相结合,发起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总批判;他把弗洛伊德的爱欲本质论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爱欲解放论;他把弗洛伊德对爱欲受压抑的社会根源的分析与马克思对人类苦难的社会根源的分析相结合,论证了解放爱欲、建立一种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性。卢大振、华蕾蕾主编《世界心理学名著导读手册》,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第175、176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弗洛伊德主义赖希法西斯种族理论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赖希的主要经历及思想成果
赖希的法西斯民族主义观
  • (一)下中层阶级——法西斯民族主义运动的主要依靠力量
  • (二)法西斯民族主义情感的根基
  • (三)法西斯民族主义对产业工人的“驯化”
赖希对法西斯种族理论的思考
  • (一)法西斯种族理论内容的特点
  • (二)法西斯种族理论的非理性功能
  • (三)法西斯种族理论的实质——维护父权制的权威主义秩序
·赖希关于苏联从国际主义到民族主义“倒退”的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