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重心下移,我国改革乡村治理体制

作者:
朱虹燕
出版日期:
2018年8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大小:
1.31 MB
报告字数:
18719字
所属图书:
清远改革:以治理有效引领乡村振兴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村民自治作为一项制度已实施30多年,实践中基于国家治理需要以行政村为村民自治单位,遭遇到极大的挑战,陷入了治理的困境。行政抑制自治,他治替代自治,自治流于形式,乡村治理更多的是依靠外力的推动,村民自治制度处于“空转”状态。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探索不同情况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单位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村民小组的地方,可开展以社区、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的村民自治试点”。英德市西牛镇正是在此政策背景下,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实行自治重心下移,禾湾村成为试点单位之一。
关键词:

村民自治治理体制村庄改革

作者简介:

朱虹燕:

文章目录
改革的背景:自治的现实困境
  • (一)行政村村民自治的弊端
  • (二)村庄发展的迫切需要
  • (三)村庄改革的有利条件
改革的做法:自治重心的下移
  • (一)党组织下移
  • (二)成立理事会
  • (三)选举村委会
改革的成效:村民自治的落地
  • (一)村庄的幸福嬗变
  • (二)自治的完美落地
改革的基础:村民自治的条件
  • (一)空间基础:地域相近
  • (二)产权基础:利益相关
  • (三)文化基础:文化相连
改革的特点及局限性
  • (一)“禾湾模式”的特点分析
  • (二)“禾湾模式”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