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研究

作者:
李翀
出版日期:
2019年10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大小:
898.32 KB
报告字数:
14253字
所属图书: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19年第2卷第3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以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为前提分析了绝对地租的形成。按照马克思的看法,绝对地租是对最劣土地支付的地租,农业绝对地租的来源是农业生产部门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部分。但是在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已经高于工业。尽管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依然有效。从静态来看,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非农业的条件下,绝对地租来源于农业没有参加利润平均化的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非农业的条件下,绝对地租来源于农业没有参加利润平均化的超额利润。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逐渐提高的动态过程中,绝对地租仍然来源于农业和非农业的剩余价值,但是从非农业部门转移来的剩余价值逐渐增加,农业部门从本部门支付的剩余价值逐渐减少。

关键词:

价值生产价格马克思绝对地租资本有机构成

作者简介:

李翀:李翀,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

文章目录
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
  • (一)地租的本质
  • (二)绝对地租的决定
关于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争论的评析
  • (一)关于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的争论
  • (二)对绝对地租争论的评析
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若干问题的考证
  • (一)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是否一定低于工业
  • (二)绝对地租是否一定等于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部分
  • (三)绝对地租是不是由于农业参与利润平均化不充分才形成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的构建
  • (一)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高条件下绝对地租的来源
  • (二)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转变过程中绝对地租的来源
·简短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