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马克思主义群己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群己观的融通

作者:
张峰 刘璐璐
出版日期:
2020年1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2509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2019年第2期 总第2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群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处理集体与个人关系、群体与个体关系的观念总和和价值选择。厘清马克思主义群己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群己观的融通点,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土壤条件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表述形式存在差异,但其内容和精神实质存在相通之处。从关系来源来看,二者皆认为群己关系产生于生产实践;从价值取向来看,二者都认同集体主义或群体本位;从相互关系来看,二者都认同群己之间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从关系基础来看,二者都认同利益协调是群己关系的基础;从实现方式来看,二者都认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实现群己关系和谐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群己观

作者简介:

张峰:张峰,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璐璐:刘璐璐,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生产实践的根源性
·价值取向的融通性
·群己关系的辩证性
·利益关系的协调性
·实现方式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