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古老文明的新奉献:中国对人类的有所作为

作者:
邓翠华 陈墀成
出版日期:
2015年11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大小:
1.08 MB
报告字数:
26403字
所属图书: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仅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有利于巩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成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中华民族通向文明的道路是非常独特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有和马克思主义相契合的因子,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扎根生长的沃土。中国文化中古朴又充满辩证法的天人观深刻地洞见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当今仍然被视为重要思想资源,启迪人们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克服现代文明的片面征服自然的弊病,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体现了中华民族认识自身与自然界关系上的一次重大的质的飞跃。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激发了古老文明的青春活力,中华民族向文明自觉发展的转型必将为世界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保护生态智慧古老文明

作者简介:

邓翠华:现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基地项目1项。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教学与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论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企业生态责任》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获福建省第八届(2009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陈墀成:现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导,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与生态哲学,出版专著《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人民出版社,2014)、《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中华书局,2005)、《筛选、组织与传播——科技创新的信息新视角》(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等多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厦门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近百篇。近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厦门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相关课题10多项;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著作类2007年、论文类2009年)等奖项多项。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生态智慧与生态保护实践
  • 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
  • 顺应自然的生态保护措施
第二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
  • 新中国成立后循序渐进的探索
  • 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确立
  • 21世纪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 创新、示范
  • 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想
  • 生态文明建设途径的探索
  • 文明自觉发展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