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话语促成的“共谋”:以北京市城中村拆迁为例

作者:
刘怡然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大小:
1.49 MB
报告字数:
20777字
所属图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享民生发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城中村A的拆迁为案例,通过考察村民在拆迁过程中与政府的话语互动,探讨其从抵制拆迁到与政府共谋的立场转变过程及其原因。本文认为,国家将城中村拆迁政策的合法性建立在社会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知识体系之上,形成一套难以反驳的强势话语体系。基层政府在使用这一套话语体系的同时,也采用多重话语策略推动拆迁计划。村民最初试图以基于故土情结和生计忧虑的“家园”话语抵制拆迁,而后通过生产和传播流言质疑政府的既定拆迁方案和补偿政策。但在与政府的直接对话中,村民的话语无法与政府的强势话语相抗衡,只能转变立场,在服从政府决策的前提下,争取巨额经济补偿,而地方政府对此基本默许,以顺利完成拆迁计划。村民从抵制拆迁到与政府共谋的立场转变,并非因政府使用了强制手段,而是因为无法对抗政府话语的强势地位。

关键词:

北京市城中村拆迁

作者简介:

刘怡然:女所属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合作导师:罗红光在站时间:2014年7月—2016年7月现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文章目录
·理论背景与核心概念
·中央政府的话语:城市规划知识体系与城中村拆迁合法性的建立
基层政府动员拆迁的话语策略
  • (一)从“拆迁”到“搬迁腾退”
  • (二)国家发展与集体主义话语
  • (三)新、旧“家园”对比
谣言与集体行动
  • (一)村民的个体诉求:故土情结和生计忧虑
  • (二)情绪渲染:“传言”与自我动员
  • (三)统一诉求:集体抗争
·尾声:村民立场的转变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