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以村党组织建设为中心,促可持续减贫与发展专题

作者:
孙兆霞 毛刚强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31页
报告大小:
1.35 MB
报告字数:
25415字
所属图书:
脱贫攻坚的可持续性探索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贵州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战略合作项目《贵州省脱贫攻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中,以党建促脱贫的研究视角,是切入围绕以实现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宗旨”这一政治目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资源配置等制度安排,在村庄落地于实现公平、公正诉求的“渠道”“机制”“平台”建构的题旨展开。无疑,“过程”形塑如何链接制度资源与乡村减贫发展需求之间的“绣花功夫”,理应成为这一考察的方法论观照;而国家与乡村社会如何实现“对接”的问题意识,特别是村庄社会治理问题,将是探讨减贫与发展“最后一公里”论域的核心和基础,从而,从贫困治理内在衔接可持续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也就成为本文探讨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

贵州省党组织可持续减贫

作者简介:

孙兆霞: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全国模范教师,贵州民族大学中国西部社会建设调查研究暨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贵州省委决策智库专家。1984年至1988年,作为课题负责人之一,承接并完成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在贵州的发展研究课题,迄今从事贵州经济、社会、民族文化研究、农村发展研究30多年。主持、参与课题多项,出版多部专著(合著),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主要研究领域:农村社会学、屯堡研究等。20世纪80年代曾参与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在贵州的研究活动。在陆学艺先生领导下,带领团队与王春光团队进行合作研究15年。从2010年起,带领团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春光团队协同进行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主要著作(合著)及论文:《社会建设与扶贫开发新模式的探求》《第四只眼》《贵州省党建扶贫的源起演进与历史贡献》等。

毛刚强: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研究员。贵州民族大学中国西部社会建设调查研究暨实验中心副主任,法学博士,社会工作专业副教授,贵州社区建设与乡村治理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拥有十余年反贫困与社区发展工作经历,是贵州民间公益的主要推动者,也是贵州本土专业性、职业化民间公益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的主要推动者。曾在贵州50多个村开展过农村社区工作,培育、支持过贵州20余家社会工作机构、各种专业性社会服务组织、发展机构的成立与发展。

文章目录
理论视角与问题意识
  • (一)理论诉求:可持续减贫与发展为什么要聚焦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 (二)习近平关于脱贫攻坚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想
贵州基层治理视角下精准扶贫遭遇的二维难题
  • (一)政府主导扶贫的实操仍然携带制度缺陷惯性运行
  • (二)乡村治理现实对可持续脱贫的限制
贵州以党建促脱贫的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挑战
  • (一)省级负总责地市抓落实的做法
  • (二)以党建促脱贫有“虚化”倾向
  • (三)以党建促脱贫的几个闪光点及启示
·镇远县的探索
·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