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一种形而上学式的“自然状态”概念——论康德对“自然状态”概念的理解

作者:
胡磊
出版日期:
2020年5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7086字
所属图书:
德国哲学(2019年上半年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政治哲学史上,“自然状态”是一个被诸多思想家使用的概念,但这个概念在康德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含义却没有得到充分阐发。对康德而言,“自然状态”并非一个人类学或历史学的概念,即并非一个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则被超越了的“特定阶段”,它所代表的乃是“法治状态”的对立面,是一种缺乏“强制性的公共法律”的“状态”,而这种“强制性的公共法律”只能通过一个“普遍立法的意志”确立起来。人类之所以要离开自然状态并不在于“自我保存”或“追求更大利益”这样的经验性目的,而是出于对“权利”的维护,归根结底是出于对“自由”的追寻。与“自然状态”的斗争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人类的一项持久的事业,在这一意义上,“永久和平”乃是一个不可实现但需要不断接近的理想。总之,在康德这里,自然状态是一个形而上学式的概念。

关键词:

康德形而上学自然状态普遍立法的意志

作者简介:

胡磊:胡磊(1995— ),山东淄博人,清华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德国图宾根大学(Eberhard Karls Universit?t Tübingen)哲学系暨政治哲学研究中心在访学生,研究方向为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以及宋明理学。说明:由于康德的几本著作在本文中被频繁引用,为避免脚注烦琐,本文将以缩写的形式(详见下方)将对应的参考文献出处标注于正文之中;而由于康德的著作有很多不同的德文版本,也有很多其他语言的译本,为便于读者查找原文出处,本文中所引的康德著作均按照普鲁士科学院版康德著作全集依次给出卷数和页码,如“6:306”指第6卷第306页。本文所用缩写如下(以下文献的详细信息请参考正文中相应的脚注)。MS:Die Metaphysik der Sitten。ZeF:Zum ewiegen Frieden。üG:über den Gemeinspruch:Das mag in der Theorie richtig sein,taugt aber nicht für die Praxis。

文章目录
·何谓“自然状态”
·为何要走出自然状态
·如何走出自然状态
·与自然状态进行斗争:人类的一项持久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