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澄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被遮蔽的逻辑及其进路》绪论

作者:
出版日期:
2018年9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大小:
1.09 MB
报告字数:
20445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逻辑进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任何一种伟大的、深刻的思想,都可以经由后人不断获得新的解释。熊彼特曾指出,绝大多数智者的创造经历一段时间后便永久消失了,但还有一些作品带着作者个人的思想印迹出现、历久而弥新,这是我们称为伟大的东西。马克思的学说属于后者。其中,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原则高度的批判以及对一般意识形态的科学建构与超越,被视为其哲学和社会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而在意识形态概念2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也被普遍认为是提供了最丰富理论成果的思想家。〔英〕米勒、〔英〕波格丹诺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第346页。但马克思并未给后人提供一条理解他的意识形态思想、把握他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平坦大道。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是零碎的、变动的、矛盾的,他的意识形态概念有时以论战的姿态呈现,有时以建构的姿态呈现,有时以其他概念的名义出现,任何企图对他的意识形态思想做单一维度解释的做法都将简单化从而有悖马克思的本意。然而,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是清晰的。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置于其毕生思想发展的整体历程中,进而置于意识形态概念2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进行历史考察,可以发现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内在包含批判、建构、超越三重逻辑,而这三重逻辑又与20世纪的几大思潮——意识形态批判论、意识形态革命论、“意识形态终结论”、文化意识形态论存在内在勾连。20世纪这几大意识形态思潮或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内在逻辑的深化与发展,或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内在逻辑的挑战与反叛,它们一再提醒着我们回到马克思本人意识形态思想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可以这样说,不分析意识形态概念自诞生以来200余年复杂曲折的演进历程,就无法确证马克思在意识形态概念史上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不回到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生成与发展的历史场景,不把握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方面实现的存在论意义革命、在建构意识形态方面所起的奠基意义、超越意识形态实现共产主义的旨趣,就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内在的三重逻辑;不分析20世纪意识形态批判论、意识形态革命论、“意识形态终结论”、文化意识形态论的精神实质,就无法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所达到的理论深度。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逻辑进程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选题的缘由与研究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