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萌生的双重背景

作者:
出版日期:
2018年9月
报告页数:
48页
报告大小:
1.16 MB
报告字数:
35652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逻辑进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按照解释学的观点,对于理论的任何解释都是带有解释者自身“前见”的思维内部的运作。使这种解释尽可能合于历史、合于著者本义的一个方法,是将理论放置于其自身得以萌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丰厚土壤中,把握历史发展脉络与思维运作逻辑的内在关联,揭示理论发生的双重背景与渊源:一重是理论得以发生的具有丰富经济社会发展内容的外在的社会历史背景,另一重是理论得以生成的内在的思想史背景。卡尔·马克思(1818~1883)的哲学掀起了颠覆近代哲学赖以生存土壤的存在论根基的革命,其中意识形态理论集中彰显了其革命性之所在。伟大的理论诞生于伟大的时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诞生于19世纪中叶,而这正是欧洲文明史上最为璀璨辉煌的一个时期。正如法国杰出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在1825年临终时所说的,这是一个能够“完成最伟大的成就的时候”,一个“梨子已经成熟,只等你们去摘”《圣西门选集》第3卷,董果良、赵鸣远译,商务印书馆,1985,第250页。的能够撷取最伟大思想成果的时代。

关键词:

思想观念黑格尔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批判性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萌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英国开启的工业革命浪潮冲击与德国滞后的工业革命影响
  • 法国启蒙运动的浩大声势与德国启蒙运动的曲折隐现
  • 法国大革命掀起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
第二节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萌生的思想史背景
  •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Ideologie的思想谱系
  •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Bewu?tseinsformen的思想谱系
  • 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思想
  •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