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展示了一种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全新视角。与学界通行的对这一理论单一批判维度的解读不同,本书在宽广的社会历史与思想史背景中揭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蕴含的三重逻辑:批判逻辑、建构逻辑和超越逻辑。以此为线索展开的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逻辑进程的系统阐释力图表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因上述三重逻辑的存在,不仅推动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达到了原则高度,也为意识形态建构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因子,更占据着意识形态超越理论的制高点。在当代,任何围绕意识形态问题的探讨都绕不开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三重逻辑及其进程的追溯。
中国传统城市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
“自我”与“他者”:齐泽克的意识形态主体性维度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观研究
唐晓燕 1980年8月生,湖南溆浦人,法学博士。分别于2002、2006、2016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获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浙江省伦理学会理事。近年来从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主持浙江省规划课题3项,在《社会主义研究》《浙江学刊》《学术论坛》《天府新论》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或索引收录。论文获全国首届社科青年论坛一等奖、第九届和第十一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一等奖、浙江省“红船精神”研讨会一等奖,博士论文入选“2017年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登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