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产主义,这是《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共同旨趣,也是理解《手稿》和《形态》思想差异的一把密钥。然而,某些“理论家”们有意无意的歪曲解读,挑起了《手稿》和《形态》的“战争”,其中的共产主义思想也未能“独善其身”。从《手稿》到《形态》,共产主义思想在创生路径、理论内涵、言说话语以及实现途径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手稿》和《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的变革,绝不能理解为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一小步”,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大步,它意味着马克思彻底离开了传统人学的基地,意味着新的地平线已经展露,意味着共产主义思想的跃迁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