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香港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

作者:
刘敏
出版日期:
2019年7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大小:
913.97 KB
报告字数:
23347字
所属图书:
丰裕社会的贫困及其治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章在评述社会福利模式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适度普惠论”,认为香港福利制度已超越了最初剩余福利模式的设计,成为一种不同于西方福利国家、具有香港特色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并从福利目标、福利对象、福利主体、福利水平和福利内容等方面分析香港适度普惠型福利制度构成及特色,探讨香港福利经验及其对内地的启示。
关键词:

社会福利福利水平适度普惠型福利对象福利主体

作者简介:

刘敏:男,1982年7月出生,汉族,社会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教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0~2009年先后在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就读,并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发展、社会政策与港澳社会。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课题等6项部级及市厅级课题研究,获市厅级以上表彰成果3项,其中1项成果获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10余项课题的研究。在CSSCI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3部,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文章目录
·社会福利的理想类型
香港社会福利模式的理论争辩
  • 1.“剩余福利论”
  • 2.“儒家福利论”
  • 3.“生产主义福利论”
  • 4.适度普惠论
香港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成
  • 1.公共援助制度
  • 2.社会保险制度
  • 3.社会服务制度
  • 4.公共福利制度
香港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特色
  • 1.福利目标:社会投资,发展导向
  • 2.福利对象:弱者优先,适度普惠
  • 3.福利主体:责任分担,伙伴关系
  • 4.福利水平:适度均衡,动态调节
  • 5.福利内容:需要为本,组合供应
对社会福利建设的启示
  • 1.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之间的关系
  • 2.正确处理福利全球化与福利本土化之间的关系
  • 3.正确处理福利政治与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
  • 4.正确处理政府主导和福利社会化之间的关系
  • 5.正确处理普惠和适度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