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丰裕社会的来临,中国内地的绝对性、发展性贫困问题得到有效克服,相对性、结构性贫困问题却逐渐凸显,对于前者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对于后者我们理论研究和政策应用的经验尚不多。与传统社会的贫困相比,丰裕社会的贫困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致贫原因更加复杂、扶贫难度更大。丰裕社会的贫困问题在形式上以相对性贫困为主,在分布上体现为集中性贫困,在性质上属于结构性贫困,在扶贫策略上侧重存量式扶贫。本书以香港为例深入探究丰裕社会的贫困问题及其治理模式,希冀为廓清和解决丰裕社会的贫困问题做些抛砖引玉的工作。
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研究
反贫困:理论前沿与创新实践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扶贫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扶贫重心转移的路径与动因
中国的贫困治理
男,1982年7月出生,汉族,社会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教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0~2009年先后在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就读,并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发展、社会政策与港澳社会。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课题等6项部级及市厅级课题研究,获市厅级以上表彰成果3项,其中1项成果获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10余项课题的研究。在CSSCI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3部,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