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王恒亮

  • 机构:南京晓庄学院
  • 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负责人。先后荣获“南京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校优秀教师等称号。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省教改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出版专著《中华和合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现代转化研究》一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 图书
  • 文章
  • 中华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开发
    王恒亮2020年05月出版
    中华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和弘扬中华和合文化,发掘中华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对于引导人们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本书基于新时代背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视角系统发掘中华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就如何开发其价值进行探讨。主要探究以和合伦理规范协调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和合理念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传承和创新和合价值体系,运用和合辩证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鉴和合文化以文化人机制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中华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绪论
    2020年05月 出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时代也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 中华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绪论
    2020年05月 出版
    崇尚和谐、追求和平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可以将其简称为中华和合文化。但中华和合文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它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如何,它如何产生、如何发展流变形成今天的文化形态,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界还没有明确的界定。2018年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因此,发掘中华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需要在对中华和合文化的流变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厘清其内涵和核心理念。
  • 中华和合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理路
    2020年05月 出版
    中华和合文化是在百家争鸣中产生和成熟的文化,后来不断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在广采博纳、综合创新中保持着自身发展的旺盛活力。但是从鸦片战争开始,随着晚清封建专制政权的衰亡和西方文化的大量进入,这种交流就呈现与古代文化交流完全不同的特点,中华和合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陷入了困境。
  • 和合理念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建构
    2020年05月 出版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它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要求,也是受教育者在思想和行动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总体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符合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要求的具有特定的思想政治品德和道德觉悟的人。具体地讲,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特定的时期内和特定的条件下,通过严密地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等活动,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思想道德觉悟,进而推动改造客观世界。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仅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载体的选择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关系的确定,而且协调着不同的教育因素,如不同的教育内容和不同的教育者之间,家庭的、社会的、自我教育的力量,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满动力,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开展情况,对教育对象良好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影响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 和合伦理规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关系协调
    2020年05月 出版
    主体是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人。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主体间性生存方式,所谓主体间性是指“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动上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和融合、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交往特点和关系,是不同主体间的共识和不同主体通过共识所表现出的一致性”。因此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所有承担者和参与者,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组织或个体。这里的个体是指承担、发动、组织、实施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这里的组织是指发动、组织、实施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组织、团体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关系不仅包括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等诸多关系。
  • 和合价值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补益
    2020年05月 出版
    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一定的政治信念、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纪要求和心理品质转化为人们的内在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特定的思想内容、政治理论和道德规范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它是阶级社会对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要求、道德品质要求和时代发展对人们的综合素质要求的反映,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选择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根本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由众多因素组成的庞大系统,其中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协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
  • 和合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校正
    2020年05月 出版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育目的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定之后,教育主体之间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才能发生相互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得以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得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得到系统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实现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得到优化,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重要条件。
  • 和合文化化人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启示
    2020年05月 出版
    环境是人类主体的活动赖以进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等各种条件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某个特定的中心体而言的,中心体不同,环境的大小、内容等也就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外部因素的总和”。这个环境的中心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周边体是一切影响因素的总和。环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外部条件。它利用自身所包含的大量的教育信息与受教育者进行交流,影响受教育者的价值选择和思想行为。就人的思想品格和道德行为而言,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分别对人产生影响。当环境的作用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方向一致时,就有利于受教育者和谐人格的培育。反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会弱化,就会破坏人的和谐人格的形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人格的培育目标。中华和合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环境育人经验,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