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周文娟

  • 机构:湖南城市学院
  • 简介:

    湖南城市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乡村文化相关工作,在《新湘评论》《湖南日报》先后发表《激发乡村文化振兴活力》《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等论文10余篇,主持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等省级项目3项,主持益阳市社科联重点课题1项。

  • 图书
  • 文章
  • 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报告(2024~2025)
    孙倩 周文娟 汤放华 王冰 主编 ; 张文弢 谢疆 汤勇 任国平 副主编 2025年04月出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乡村这片广阔天地中,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是广大乡村赖以生存的精神土壤。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创新传承和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增强乡村的软实力和竞争力,还能吸引更多资源和人才汇聚乡村,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本书从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这一视角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2024~2025年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主要进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展趋势,并深入探讨其实现路径与策略。同时还从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传承方面入手,阐述如何更好地发挥乡村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引领和驱动作用。乡村文化建设篇详细阐述了以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将文化融入村庄规划、激活红色文化资源、以城乡文化融合驱动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实践探索与成效,展示了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多元路径与丰富实践。第一,文旅融合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不仅能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还能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本书从农旅结合、文旅融合及产业链整合三个维度入手,深入探讨这一模式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第二,将文化元素融入村庄规划之中,不仅能提升乡村的整体风貌和居住品质,还赋予乡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本书基于传统村庄规划存在的现实问题,明确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及文化振兴在村庄规划制定中的引导作用,提出目标、人、物、问题、项目“五个清单”的新村庄规划路径,有力提升了村庄规划的实效性。第三,在激活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方面,本书强调进一步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宣传机制,赋能乡村振兴凝心聚魂;创新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发展路径,赋能乡村振兴经济引擎;创新红色文化培育传承方式方法,赋能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第四,在以城乡文化融合驱动乡村振兴方面,本书提出通过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乡村文化传承篇聚焦传统文化的重塑、乡风文明的涵养、多元共治的推进及生态文化的弘扬,强调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文化的创新发展,更要守护好乡村的文化根脉,坚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重,并提出有价值、可操作的对策建议,全方位激发乡村振兴发展动能。第一,针对传统文化重塑过程中存在的文化传承困境、经济支撑不足、社会认同缺失、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传承与保护、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社会认同度与参与度、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村基础文化设施与公共服务、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等对策建议。第二,在涵养乡风文明的过程中,存在党建引领存在薄弱环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移风易俗任务艰巨、人居环境整治需进一步加强以及特色传统文化有待开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平台建设、狠抓道德建设、坚持移风易俗、弘扬传统文化、改善人居环境等对策建议。第三,在推进多元共治的过程中,针对基层治理面临诸多风险、农村“三治”短板突出、治理机制不同程度缺失、乡村治理干部结构不合理、文化传承与保护压力大等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以农民为主体的治理体系建设、发展集体经济打造城乡融合体、加强文化振兴对乡村多元共治的推动作用、健全“三治融合”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加强乡村治理改革试点和经验借鉴等对策建议。第四,在弘扬生态文化保障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风险加剧、农村生态系统退化趋势仍未扭转、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任重道远等问题,提出要以系统的治理观指导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政治建设、以绿色的发展观指导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经济建设、以和谐的文化观指导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以普惠的民生观指导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社会建设等对策建议,确保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此外,本书还选取了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三个典型案例,分别展示践行六个“以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文旅深度融合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模式,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 重塑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2025年04月 出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彰显乡村特色、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又能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本报告从文化传承与保护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乡村文化活动丰富、乡村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乡村文明风尚形成以及乡村社会治理加强等方面总结了重塑传统文化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在重塑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依然面临文化传承困境、经济支撑不足、社会认同危机、人才资源短缺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文化传承与保护、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村民社会认同感与参与度、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村基础文化设施与公共服务等对策建议,旨在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 涵养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04月 出版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就是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首先从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农村移风易俗、农民文化素质、农村医疗健康意识等方面,对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成效进行总结。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党建引领存在薄弱环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移风易俗任务艰巨、人居环境整治需进一步加强等一些短板与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本报告提出几点对策建议,旨在为涵养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包括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平台建设、抓实道德建设、坚持化风成俗、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
  •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坚持六个“以文”,推进乡村振兴
    2025年04月 出版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作为梅山古域、千年古县、黑茶之乡、生态大县和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梅山文化、湖湘文化、黑茶文化、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安化县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原则路径,推进以文培元、以文兴业、以文聚才、以文促建、以文强基和以文助廉,赋能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成功找到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并形成了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安化模式”。安化县获得了以文铸魂是乡村振兴精神之基、以文化人是乡村振兴动力之源、以文赋能是乡村振兴发展之本的启示,为其他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深耕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04月 出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重要部署,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本报告聚焦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通过推动文旅融合,以文化振兴为引擎,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与成效总结。光山县依托其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资源,实施了一系列文旅融合策略,包括顶层设计与项目引领、文旅产品体系构建、旅游服务品质提升、文化体验与互动创新以及文旅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本报告深入总结了光山县的成功经验,同时提出光山县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建设资金不足、专业人才短缺、旅游供给结构不合理、同质化竞争激烈、文化保护与开发存在矛盾、营销规划缺乏及宣传力度不够等。针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本报告提出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结构、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提升文旅市场营销效能及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