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汤勇

  • 机构:湖南城市学院
  • 简介:

    博士,教授,湖南城市学院管理学院院长。兼任湖南省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和新西兰梅西大学访问学者,2018年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益阳市首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SCI、EI、CSSCI收录16篇。获益阳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项。主持国家级新文科改革与实践课题1项、湖南省教改课题2项,主编《工程项目管理》等教材2部,为湖南省“工程项目管理”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

  • 图书
  • 文章
  • 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报告(2024~2025)
    孙倩 周文娟 汤放华 王冰 主编 ; 张文弢 谢疆 汤勇 任国平 副主编 2025年04月出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乡村这片广阔天地中,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是广大乡村赖以生存的精神土壤。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创新传承和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增强乡村的软实力和竞争力,还能吸引更多资源和人才汇聚乡村,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本书从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这一视角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2024~2025年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主要进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展趋势,并深入探讨其实现路径与策略。同时还从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传承方面入手,阐述如何更好地发挥乡村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引领和驱动作用。乡村文化建设篇详细阐述了以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将文化融入村庄规划、激活红色文化资源、以城乡文化融合驱动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实践探索与成效,展示了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多元路径与丰富实践。第一,文旅融合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不仅能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还能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本书从农旅结合、文旅融合及产业链整合三个维度入手,深入探讨这一模式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第二,将文化元素融入村庄规划之中,不仅能提升乡村的整体风貌和居住品质,还赋予乡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本书基于传统村庄规划存在的现实问题,明确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及文化振兴在村庄规划制定中的引导作用,提出目标、人、物、问题、项目“五个清单”的新村庄规划路径,有力提升了村庄规划的实效性。第三,在激活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方面,本书强调进一步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宣传机制,赋能乡村振兴凝心聚魂;创新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发展路径,赋能乡村振兴经济引擎;创新红色文化培育传承方式方法,赋能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第四,在以城乡文化融合驱动乡村振兴方面,本书提出通过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乡村文化传承篇聚焦传统文化的重塑、乡风文明的涵养、多元共治的推进及生态文化的弘扬,强调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文化的创新发展,更要守护好乡村的文化根脉,坚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重,并提出有价值、可操作的对策建议,全方位激发乡村振兴发展动能。第一,针对传统文化重塑过程中存在的文化传承困境、经济支撑不足、社会认同缺失、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传承与保护、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社会认同度与参与度、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村基础文化设施与公共服务、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等对策建议。第二,在涵养乡风文明的过程中,存在党建引领存在薄弱环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移风易俗任务艰巨、人居环境整治需进一步加强以及特色传统文化有待开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平台建设、狠抓道德建设、坚持移风易俗、弘扬传统文化、改善人居环境等对策建议。第三,在推进多元共治的过程中,针对基层治理面临诸多风险、农村“三治”短板突出、治理机制不同程度缺失、乡村治理干部结构不合理、文化传承与保护压力大等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以农民为主体的治理体系建设、发展集体经济打造城乡融合体、加强文化振兴对乡村多元共治的推动作用、健全“三治融合”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加强乡村治理改革试点和经验借鉴等对策建议。第四,在弘扬生态文化保障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风险加剧、农村生态系统退化趋势仍未扭转、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任重道远等问题,提出要以系统的治理观指导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政治建设、以绿色的发展观指导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经济建设、以和谐的文化观指导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以普惠的民生观指导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社会建设等对策建议,确保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此外,本书还选取了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三个典型案例,分别展示践行六个“以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文旅深度融合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模式,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 益阳市2021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
    2021年11月 出版
    益阳围绕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为后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也存在诸如产业总体发展较粗放、乡村振兴主体地位不明显、乡村振兴基础条件薄弱、行政部门协同推动乡村振兴的机制还未有效形成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推动乡村振兴加速发展“五个对接”的建议。
  • 2024~2025年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态势分析与展望
    2025年04月 出版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就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自治、依法监督,突出文化引领,明确乡村振兴的任务和价值追求,合力激发乡村振兴精神动力,全方位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动能,快精准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多举措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文化振兴全面筑牢乡村振兴根基,推动乡村文化活动开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推动乡村文化保护传承,深化文化资源活化应用,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文化振兴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影响越来越大、深入乡村振兴实践领域的程度越来越深、引领乡村振兴的要求越来越高、跨城乡推进越来越迫切。必须立足本土文化优势,大力推动“文化+”模式,夯实乡村产业基础;以文化为引领,建立“五个清单”,做好乡村规划;深化数字赋能,推进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振兴质量;增进城乡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要素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传承乡土文化,涵养乡风文明,守好乡村振兴之基。
  • 推进多元共治促进乡村振兴
    2025年04月 出版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乡村治理方面,政策引导与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实践、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治融合”、信息赋能乡村治理等持续向好,但也存在基层治理面临诸多风险、农村“三治融合”存在明显短板、乡村治理机制不健全、乡村治理干部结构有待完善、文化传承与保护压力大等问题,对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以农民为主体的治理体系建设,发展集体经济,打造城乡融合体、充分发挥文化振兴对乡村多元共治的推动作用、健全“三治融合”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加强乡村治理改革试点和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