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2016年10月
出版
-
2020年11月
出版
理解当代中国、解码当代中国,有些概念是不可缺席的。本研究认为,“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是核心概念。理解当代中国,解码当代中国,应该首先从现象谈起,这便是中国奇迹。本部分从经济、社会、扶贫以及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四方面,勾勒出中国奇迹的种种表现。提出中国道路是产生中国奇迹的根本原因,要以中国道路来解释中国奇迹,立足学术话语阐释,中国道路是一种独特的现代性类型,其基本内涵表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
2020年11月
出版
从一般意义上讲,中国道路无非是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但是,在马克思的经典社会主义中,“‘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并不处于同一时空序列,前者是西方后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形态,后者则是东方前工业社会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历史主题”。中国道路之所以能够开辟出来,得力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思考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问题。中国道路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性的新现代性类型。经典现代性、资本现代性、多元现代性以及反思性现代性等都无法有效阐释中国道路。总体来说,中国道路是一条利用资本并驾驭资本的现代化之路;中国道路充分发挥国家权力的双重功能,其表现为动力、平衡和导引等作用;人民是中国道路的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引导和规范资本和国家权力。
-
2020年11月
出版
阐释中国道路,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各个层面加以展开。从中观层面看,中国道路包括了一系列具体的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外交、国防和军队等领域都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具体模式。在本部分,我们主要探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政治发展模式、文化发展模式、社会发展模式以及中国国家治理模式。
-
2020年11月
出版
中国话语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极广的概念。从基本路向来看,中国话语指的是立足于“中国本位”,用中国自主的概念、范式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奇迹”“中国问题”“中国经验”“中国道路”,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过程中形成的、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话语系统。中国话语体系建构涉及方方面面,本研究主要聚焦两个层面:一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的转型与建构,主要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主流意识形态显现的从“革命”到“改革”的话语转型,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中国改革话语体系建构。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构,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成了阐释中国道路、建构中国话语的主体框架、核心逻辑。
-
2020年11月
出版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成功开辟了中国道路。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掌握关于中国道路(以及中国奇迹、中国制度、中国实践等)的解释权和话语权。我们要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这就需要话语权建构。把牢解读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权,一在“破”,即解决“中国道路、西方话语”的问题,尤其是揭示西方话语背后的方法论谬误和政治意图;二在“立”,即建构“中国道路、中国话语”的宣传与阐释系统,“核心要素”“世界意义”“战略重点”是其建构的重要着力点。把牢解读中国制度的话语权同样需要破立并举,即破除解读中国制度的西方话语霸权,建构解读中国制度的有效话语体系。
-
2020年11月
出版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西方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集中表现为争夺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的解释权和话语权。中国话语和话语权建构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紧迫议题。同时,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话语和话语权建构需要更为广阔的思路,即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基本态势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战略要有准确判断和理性认知。在本部分,我们对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的论域进行相应拓展,将中国话语权与更为广泛的意识形态建设关联起来,通过对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分析,从而为阐释好中国道路、建构好中国话话以及掌握好中国话语权提供支援性背景。本部分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阐释围绕三个主题展开:一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二是“基于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建构”;三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与意识形态安全”。
-
2020年11月
出版
本研究考察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如下:一是“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是理解当代中国、解码当代中国的核心概念群。二是中国道路是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新现代性道路。三是资本、国家和人民构成了中国道路的三元结构。四是中国道路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国家治理等具体模式。五是中国话语体系建构要置于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所呈现的从“革命”到“改革”的话语转型与调适的基本背景下。六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要着眼于两个“大逻辑”。七是要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急需着眼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等进行话语权建构。八是立足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尤其是意识形态安全的视域,考察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