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真正承前启后的人物,他既是群星璀璨的西方古典哲学家群体中最后一个体系的建构者和不懈的捍卫者,又是试图追问人类的意义并率先表达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的现代西方哲学家之一。在传统哲学体系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时,他对重构新的哲学体系表现出一种近乎“唐吉诃德式”的执着和热情,而面对现代技术对人类的生存方式的“侵袭”,他也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终极意义的“牧师般”的情怀。
胡塞尔的学术立场的重点,就是对人的意义世界的呼唤,体现了西方思想家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守望立场,他对科学特别是技术的批判,对人类价值危机和返回生活世界的论述,自当别有一番洞天,具有非同寻常的哲学意义。因此,胡塞尔的哲学努力既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的“智慧钥匙”,又找到了与马克思哲学中“人的实践”的会通焦点。
现象与主体
曹特金文集
认知的存在论研究
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
涂成林 湖南省岳阳市人,1961年12月出生。现任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理论思想文化战线领军人才,广州市杰出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及国家文化安全等。著有《现象学的使命》《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性与实在的思维意象》等1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新华月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主持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省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省市政府委托项目60余项。获得国家教育部及广东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奖项和人才奖项20余项。社会兼职有: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广州市哲学学会副会长等。曾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做访问学者。